8455线路检测中心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阅读频道
“习式生态”理念的正确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16-06-20  点击数:

  “学习笔记”按:2016年第12期的《求是》刊发了中共环境保护部党组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文,来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访问交流等各种场合,一直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据统计,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总书记在各类场合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APEC蓝”“乡愁”等“习式生态词汇”广为人知。全面了解“习式生态”理念,请随“学习笔记”看过来!

  一、生态之问:

  “原油可以进口,世界石油资源用光后还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没有了,到哪儿去进口?治水的问题,过去我们系统研究不够,今天就是专门研究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2014年3月1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

  针对严峻形势,总书记一语中的:水稀缺,“一个重要原因是涵养水源的生态空间大面积减少,盛水的‘盆’越来越小,降水存不下、留不住”。不仅是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追赶现代化的征程上,面临更多的生态窘境,长期被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显现:

  大气——在全国74个按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城市中,达标比例仅为4.1%;

  土壤——全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

  森林——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石漠化仍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水体——受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比例达10%左右。

  学习笔记批注:

  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如何补齐生态短板?总书记痛心一问,其实对生态环境治理有着深邃的理解: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坚,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化重点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生态文明理念篇

  ★“两山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

  “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在浙江调研时表示

  ★“眼睛”和“生命”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2015年3月6日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生命共同体”

  我们要认识到,山水田林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有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田林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三个“习式生态词汇”

  ※ 绿色银行

  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2013年4月8日至10日,在海南考察时指出

  ※ 海绵城市

  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 空气罐头

  现在一些城市空气质量不好,我们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将来可以制作贵州的“空气罐头”。

  ——2014年3月7日,参加贵州团审议时强调

  “学习笔记”批注: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秉承这样一种生态理念: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增强环保的社会责任意识,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开始,积极开展环保行动,及时有效处理垃圾,减少环境污染等,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养成自觉坚持环保的良好美德,自觉地做一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意义的事,切实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家园。

  三、生态文明实践篇

  1、在各地调研时谈过的生态文明

  (1)2012.12 广东调研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2)2014.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3)2014.12 南京军区机关视察

  要把维护军政军民团结抓得更加扎实有效。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努力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局面。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4)2015.1云南考察

  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5)2015.6贵州调研

  贵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项目要科学论证,经得起历史检验。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6)2015.7吉林调研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一以贯之抓,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在新形势下、新起点上开始新征程。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7) 北京调研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时强调

  学习笔记批注:

  总书记在许多地方调研时都强调过生态文明,可见他讲的生态文明不只停留在理念层面,更是深入基层实际的可行之策。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盘活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关键是要有一张大格局,让相关各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局面,才能真正实现山水相连,花鸟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已经形成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共同形成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部署和制度构架。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出台生态文明体制“1+6”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八方面的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组合拳”。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巡视在河北开展试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事权上收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陆续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正在落地。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出台为标志,环境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进程加快

  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3.6%,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比2010年下降6.8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82亿吨,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上升到21.66%。

  开发格局和发展方式不断优化

  坚持预防为主、守住底线,推动转方式调结构。预防是环境保护的首要原则,主体功能区、生态红线、战略和规划环评、环境标准,都是重要的手段。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从布局和结构上守住生态环保底线。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往往难以恢复,甚至可能永久丧失生态服务功能,必须加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目前6省(市)已基本完成划定工作。

  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及时主动公开环境质量、企业排污、项目环评审批等信息,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和参与范围。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公众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行为更加自觉。